多地公布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遴選結果
近日,全國部分省份相繼發布2023年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遴選結果。
據中國衛生雜志報道,對于這項含金量頗高的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各家醫院都在競相爭取:爭取到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不僅是醫院學科水平的最高體現,也是醫院口碑和影響力的象征,更會獲得相應的補助金額。
2021年10月,國家衛健委印發《“十四五”國家臨床專科能力建設規劃》,其中明確,“十四五”期間,由中央財政帶動地方投入,從國家、省、市(縣)不同層面分級分類開展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在定向支持國家醫學中心和委屬委管醫院進行關鍵技術創新的同時,實施臨床重點專科“百千萬工程”。
在國家層面,支持各省建設不少于750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在省級層面,31個省份累計支持不少于5000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在市(縣)級層面,31個省份累計支持至少10000個地市級和縣級臨床專科能力建設項目。
根據國家衛健委通報,截至目前,中央財政已累計投入資金25.4億元,在全國支持了508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
2023年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遴選結果(不完全統計):

來源:中國衛生雜志 制圖:賽柏藍器械
對于醫療機構而言,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不僅能在財政上獲得支持,同時也給醫院的專業能力提供了權威背書,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在業界的影響力和在患者心中的口碑。
對于醫療器械企業而言,醫院開展專科建設能夠催生出可觀的市場需求,這意味著新一輪醫療器械采購潮即將來襲。
專科建設提速,醫療器械多賽道受益
今年5月,財政部官網發布《關于下達2023年醫療服務與保障能力提升(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補助資金預算的通知》。
其中,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作為新增項目被單獨列入了“2023年醫療服務與保障能力提升(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補助資金分配表”。針對該項目的補助資金為12.7億元,在所有項目中排名第二。

完整名單見文末
醫療新基建持續升溫,專科建設給醫療器械領域的各個賽道帶來了新的市場機遇。
今年4月13日,國家衛健委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有關情況。
針對專科建設方面,國家衛健委醫政司副司長李大川在會上介紹,國家衛生健康委的委屬(管)醫院已經設定的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自籌資金、自主申報了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達到102個。同時,各地財政也積極投入,共投入70多億元,支持了4652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和10631個市(縣)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
下一步,將繼續推進臨床重點專科“百千萬”工程,重點支持各地加強心血管外科、產科、骨科、麻醉、兒科、精神、病理等群眾就醫需求較高的專科,補齊專科資源短板,完成預期建設任務。
同時,在項目管理方面貫徹“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并重的原則,具體包括:大力扶持包括傳統內鏡治療、宮腹腔鏡治療、介入治療、局部微創治療等微創技術發展,加強臨床診療技術創新、應用研究和成果轉化,爭取在再生醫學、精準醫療、生物醫學新技術等前沿熱點領域取得突破。
針對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建立專病聯合診治的有效模式,推廣多學科診療、加速康復、中西醫結合等診療模式,爭取在手術機器人、3D打印、新醫學材料應用、計算機智能輔助診療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
從常見疾病到前沿學科,專業建設幾乎對醫療領域進行了全覆蓋,這對于企業而言,不僅獲得了開拓市場的機會,同時在研發方面也獲得了更強的底氣,國產品牌因其更了解中國臨床特點,優勢也得以凸顯。
基層市場全面激活,下沉爭奪戰開幕
在推進重點臨床專科建設的過程中,基層醫療也迎來了更新換代,這與國家層面“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均衡布局”的規劃相輔相成。
今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提出要以基層為重點,以體制機制改革為驅動,加快縣域優質醫療衛生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推動重心下移、資源下沉。
近年來,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已成未來發展重點。相較高度市場化競爭的省市級大三甲,基層醫療機構對于政策扶持的依賴性相對更強。同時,尚未挖掘的潛力也更為可觀。
根據《2023年醫療服務與保障能力提升(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補助資金分配表》 ,針對縣域醫療衛生機構的分配仍占主導地位,全年補助資金總計30.46億元,幾乎約等于總額的二分之一。
除了財政撥款外,政策對于基層醫療的扶持還體現在多個方面。
《意見》指出,健全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進縣域內醫療衛生服務一體化。提高縣級醫院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診療以及危急重癥患者搶救和疑難復雜疾病向上轉診服務能力。支持縣級醫院設施和服務能力建設,力爭常住人口超過5萬人或服務半徑大的縣(市、旗)至少有1所縣級醫院(包含中醫醫院)達到二級甲等醫院醫療服務能力。
在多項舉措下,基層機構建設持續提速。
根據國家衛健委數據,2016年至2021年,全國萬元以上醫療設備臺數由592萬臺增長至1049萬臺,增長77.1%,其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由64萬臺增長至121萬臺。從設備價值來看,2016年至2021年全國萬元以上醫療設備總價值由9642億元增長至17825億元,其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由590億元增長至1136億元,增長92.6%,占比由6.1%增長至6.4%。
此外,今年3月,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管理目錄(2023年)》,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管理目錄內容迎來的重要調整。
在積極落實“放管服”改革的大背景下,醫療機構配置大型醫用設備的難度進一步降低,對于基層醫療機構來說,未來在購置相應醫用設備時可免于繁復的審批程序,大型醫用設備的需求將進一步釋放。
目前,基層醫療器械市場已經被激活,一場“下沉爭奪戰”已經拉開了帷幕。
附:《2023年醫療服務與保障能力提升(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補助資金分配表》

來源 | 賽柏藍器械 / 中國衛生雜志